从小到大,当我们去检查视力时,会发现视力表上的字母总是万年不变的“E”。但为什么不能是字母A、B、C、D......偏偏是“E”呢?这种疑惑是不是在你脑海中闪现过?今天东海光学【视光直通车】就给大家趣味科普“视标为什么是‘E’”。小板凳,小耳朵准备就绪,我们正式趣味开讲啦!
很多人认为“E”视标是因为眼睛英文“EYE”的首字母。其实并不是啦,字母“E”的背后其实涉及一个专业的概念——视角原理。国内普遍使用的“E”字视力表,都是根据视角原理设计。
公式表示:V=1/a,其中a是视角。
在正常情况下,人眼可以区分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形成最小视角,即一个视角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距离为5米,“E”的10行正好是一个视角。
然而,我们熟悉“E”字,它有三个等长的笔画,每个笔画或间隙都是五分之一平方。所以E符合严格的视角分辨率设计意义。
E表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具有一定的栅格结构。这对于测试散光是有一定帮助的。比如某人能清楚地辨认左右E,但是上下E却辨识困难,就可以合理怀疑他可能有一定度数的散光。
简而言之,我们选用E字,是因为它的形状、大小、排列等都更加符合我们眼睛的“分辨率”,这样的设计能相对反应出你真实的视力。
除此之外,我国很多地方也推出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儿童专用视力表。
*文章图片来源:整理于百度百科
*文章科普知识来源:【眼屈光学】第四版